关闭
关闭
免费注册
外贸民企的危与机
2009.04.08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在动荡的2008年,外贸民营企业依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出口增长率高达30%,不仅高于全国出口平均水平,还远远高于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率,民营企业出口占比进一步增强。

  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并严重影响到全球实体经济,外需全面萎缩,11月和12月外贸增速已经下滑。这一影响还将在2009年延续,中国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力支持外贸民营企业的发展。

  外贸民营企业地位增强

  根据海关统计, 2008年中国民营企业(包括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5400.18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外贸总额的21.08%。其中,民营企业出口达到3806.96亿美元,增长30%,远远高于国有企业14.4%和外商投资企业13.6%的增速,占中国出口的26.65%,超过了国有企业18.01%的占比。

  在出口企业结构中,虽然外商投资企业名义上占中国出口55.54%,但剔除外商独资企业38.18%的占比后,中外合作和中外合资仅占17.16%。我们估计,其中的中资成分占比应该有1/2左右,即占8.58%,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再各占其中一半,也即4.29%。

  那么,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中国出口中的实际比重大致分别为22%、42%和31%左右。由此可见,在三足鼎立之势中,民营企业的出口地位与作用在进一步上升,并得到了加强。

  尽管2008年外贸民营企业发展成绩斐然,但也呈现出了外贸增速前高后低、加工贸易萎缩、沿海大量外向型民营企业停产倒闭等诸多问题。以广东省为例,2008年1~9月,全省企业关闭总数为7148家,而10月一月内,全省停产的中小企业数量就达8513家,大于前三季度的总和。

  30年的第三个负增长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延续和世界经济全面衰退,势必对2009年世界贸易量和世界贸易额造成巨大冲击,并将出现负增长,且下降速度还会更快。

  在此情况下,中国外贸不仅会在传统发达市场上萎缩,也将在新兴市场上出现萎缩,而且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蔓延,更恶化了中国外贸的外部环境。我们估计,2009年,中国全年外贸可能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个负增长。

  具体来说,2009年中国外贸将可能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一般贸易下滑速度慢于加工贸易下滑速度;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滑速度慢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下滑速度;三是国内企业出口下滑速度慢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下滑速度。

  事实上,2009年前两个月的外贸数据,已经初步印证了我们的上述判断。
 
  危机下的三大机遇

  与此同时,外贸民营企业也面临进一步发展的新机遇。

  第一,外贸结构性重大调整,促使更多企业发展以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自主营销渠道(下称三自)为标志的一般贸易出口。在广大外贸民营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加工贸易,处于产业链低端,只能赚取微薄代工费。本次金融危机使海外订单锐减,不少企业被迫停工待产,甚至关闭。

  但加工制造业的产能还在,多年加工贸易实践也积累了设计、制造产成品的能力。而且,沿海省份产业集聚,配套完整,对最终需求市场也有较深了解。

  现在,企业正适合向“微笑曲线”两端快速延伸,充分利用“船小调头快”的优势,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出口,构建“三自”优势,为自身国际化打下基础。

  第二,外需结构变化更有利于发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全球经济衰退,使得各国对机械设备等资本品及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大幅减少,但对轻纺产品等日用消费品的需求较具刚性,因而需求降速缓慢。

  中国外贸民营企业,大多集中在轻纺、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家电等部分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上,正可利用质优价廉、生产周期短、交货及时、适应批量少、批次多要求等集成优势,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稳住传统出口市场,并开拓新出口市场。

  与此同时,民营企业亦可利用机械设备等资本品价格相对低廉之机,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促进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利用外商投资企业调整收缩之机遇,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在中国对外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年前两个月,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全面衰退,来自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华投资骤降26%以上,在华跨国公司也在调整,有的收缩,有的撤离甚至“出逃”。这种局面可能还将延续相当一段时间。

  中国民营企业应抓住其收缩阵线的时机,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外贸中的比重。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更应向中高端领域发起冲击。部分民营企业在机械、电子、通讯、IT、汽车等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竞争力,在全球产业调整、重组、大洗牌过程中,可以通过海外投资并购来带动贸易发展,全面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并最终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力军。

  官民合作促发展

  如何抓住上述机遇,外贸民营企业本身需要进一步练好内功,大胆走出去,在国际分工与交换中占据更有利位置,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这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加快技术改造,积极向创新型企业转型,适应市场变化,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推进产品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认真研究国际市场,加快进程,尽量保住已有客户,扩展新客户,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不断提升企业的国际化水平。

  三是具有一定技术、资金实力的企业,特别是“三自”企业,应充分利用西方国家危机与衰退中资产缩水、企业倒闭的时机,大胆“走出去”,选择优质资产,积极参与国际投资和并购。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部门应加大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应不断提升信息咨询服务水平,这也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政府应充分运用国际通行的财税政策支持出口。中国应继续调整出口退税率,尤其是对占中国出口份额较大、降幅也很大的机电产品,考虑一次性调整至全额退税。此外,还要适度扩大外贸发展基金规模,重点支持外贸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培育出口品牌。

  其次,针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外贸民营企业,采取金融支持政策,健全融资担保体系,简化贷款程序,增加贷款规模。出口信贷措施要切实向外贸民营企业倾斜,针对外贸民营企业的具体特点,创新融资担保方式。稳定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积极引导、支持外贸民营企业进行民间融资。在深化保险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对外贸民营企业的保险保障和融资功能,出口信用保险部门也应切实为外向型民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支持其贸易投资业务的发展。

  再次,政府应通过改善对外投资的金融保险服务等措施,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参与海外投资、并购。与此同时,应进一步坚强对海外企业与人员的人身财产权安全的领事保护,切实维护中方企业与人员的合法权益。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