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闭
免费注册
小小羽绒 砸了谁的脚?
2010.03.12 《服装时报》

    人们常用鸿毛来形容分量之轻,然而就是这轻如鸿毛的羽绒,却不止一次充当了砸脚巨石。


    最近一次被砸的是年轻人熟知的国际知名品牌“ZARA”。就在不久前,北京市消协公布了近期对北京市场销售的羽绒服比较试验情况,结果显示:年轻人熟知的国际知名品牌“ZARA”一款外套大衣,标称含绒量为50%,实测只有40.5%,属于不合格产品。飒拉(商业)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ZARA”0398/705/707款外套大衣,标称填充物为50%羽毛、50%羽绒,实测含绒量为40.5%。这款大衣还存在执行标准有误、中文标识不全、内在质量与标识不符等问题。
被小羽绒所砸到的还不止ZARA一个品牌。问题最严重的是部分厂商虚标充绒量、含绒量,“一休哥”、“金妮娜”、“米琪童小鸭”牌3种样品甚至出现以羽毛代替羽绒作为填充物的严重问题。


    还有更严重的“羽绒事件”。事件的直接受害者也是事件的始作俑者。中国的对俄边贸在东北曾经红极一时。其中最典型的代表——黑龙江的两个口岸城市东宁和绥芬河,相距只有40公里,都在从事对俄边贸。然而,却一个从红火到沉寂,一个从沉寂到红火:东宁的边贸搞得早,但巨大的利润让一些商人得意忘形,羽绒服里装上了粉碎的玉米秆芯,成人的衣服没有童装大,皮衣淋了雨发现刷的竟是墨汁,最终搞垮了形象,受害的是自己。而绥芬河原来只是东宁的一个小镇,由于着重在诚信上下功夫,对俄边贸由“小弟”变成了“大哥”,边贸总额占全省73%,被誉为“国境商都”。


    然而,两个对俄市场一盛一衰的变化,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一些利欲熏心的商人被巨额利润冲昏了头脑,粉碎的玉米秆芯冒充羽绒的事件愈演愈烈,到今天导致的结果就是边贸口岸城市失去了对俄市场的优势,一些俄罗斯市场对华商穷追猛打。2009年俄罗斯下令关闭在俄最大的华商市场切尔基佐沃大市场,导致6万多名华商、20亿美元的资产受损。


    从一个国际知名品牌“ZARA”的“失足”,到一个国际化大市场被关闭,分量极轻的小羽绒都成了不可忽视的砸脚巨石。


    这分量至轻的羽绒产品背后,被砸脚的商家其实是诚信和道德的缺失。道德教育和现实警示从未停歇过,但不讲诚信、伪造、欺诈行为仍能在众多领域大行其道。原因何在?没有实现在制度上对失信者予以严惩,恐怕是一个关键因素。


    我们在不断发出“毁信者最终毁自己”信号的同时,更应从完善相应制度着手确保守信者得到奖励、失信者受到惩治。只有尽快完善失信惩治制度、个人和企业信用制度等相关机制,及时将那些毁信者淘汰出局,让他们在遭到市场报应前就倾家荡产,我们才有望成为一个诚信的和谐社会。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