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闭
免费注册
实践三贴近:让皖西白鹅变身“金凤凰”
2010.09.03 皖西日报

  人说东北有三宝,咱皖西也有“三宝”,那就是白鹅、瓜片和石斛。在素有“中国白鹅之乡”美称的皖西,皖西白鹅作为家喻户晓的名词,一度名享海内外,姿态高昂的皖西白鹅凭借洁白如雪、贵如黄金的羽绒,跨洋过海,美名远扬。今年9月中旬,首届中国国际羽绒节选择在我市举办,这是足以令皖西人民欢欣鼓舞的一件大喜事,有人说这是对皖西羽绒对外影响及知名度的一种默认,更是我市进一步扩大羽绒产业乃至皖西白鹅产业对外影响的一个绝好平台。
  然而多年来,由于广大养殖户受传统思想束缚,我市白鹅养殖难上规模,白鹅产业深加工未走上正规道路……这些都成了皖西白鹅产业发展之痛,束缚着产业向前发展。作为我市的一件珍贵资源,如何将皖西白鹅的内在价值开发出来,进一步致力白鹅产业做大做强,成了皖西人亟待破解的一道命题。
  白鹅产业发展之“势”
  今天的裕安区固镇镇、金安区城北乡、霍邱县的孟集镇等丘陵岗地、平原圩畈地区,有着众多的白鹅养殖户,依托白鹅养殖和白鹅产业的发展,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民纷纷走上了致富之路。
  我市是农业大市,也是禽类生产大市,去年全市家禽饲养量1.2亿只,其中皖西白鹅近2000万只,居全省第一,占全省市场的四分之一,年产羽毛绒8000吨,现有各类羽毛绒及其制品、工艺品加工企业110家,年产值29亿元,其中六安的训练羽毛球占全国40%销售份额。
  在霍山县安徽一隆羽绒公司,各种羽毛绒制品琳琅满目,“随着国际羽绒市场行情好转,公司紧紧抓住机遇,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1至7月份公司实现了工业总产值9600万元,销售收入9300万元,出口创汇860万美元,同比各项指标均有大幅度增长。”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先后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了多种羽毛系列制品,进一步拓展企业外贸业务,其羽绒系列产品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备受青睐。今年以来,我市依托皖西白鹅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羽毛、羽绒产业,开发羽绒系列产品,1至7月,全市羽绒及制品出口达2257万美元,同比增长92%,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10%,成为我市外贸出口的重要增长极。
  作为皖西白鹅的原产地,近年来我市利用皖西白鹅这一优良品种资源,在鹅业生产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和应用生产技术,皖西白鹅保种选育、鹅病综合防治等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羽绒加工领域,已建成全省最大的羽绒加工基地。从种鹅饲养、孵化、商品鹅养殖到羽毛、成品回收、贩卖一直到加工各环节已经自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全市拥有24个羽毛绒、活鹅交易市场,175个羽毛绒收购站和数以万计的羽绒商贩,出现了闻名全国的裕安固镇、舒城等羽绒专业市场,吸引了四面八方的羽绒商客,成为全国的羽绒集散地。
  白鹅产业发展之“困”
  “我市有这么好的资源优势,却一直难以做大做强,实为可惜。”近日,记者在皖西白鹅原种场采访时了解到,虽然近年来,白鹅产业发展良好,白鹅养殖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在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皖西白鹅品种数量徘徊不前。主要原因是我市大量农村人口外出打工,从事白鹅生产的人员逐年减少。我市白鹅的饲养总量近年来持续在2000万只上下徘徊。品种选育程度低、品种退化严重。由于科学的选育制度和培育方法落实还不够彻底,皖西白鹅品种的总体选育程度较低。部分皖西白鹅群体品种特性退化严重,不仅影响了鹅群的生产效率、产品品质,也严重危害到皖西白鹅这一宝贵品种资源的保护。饲养方式的落后也造成了经济效益低。大多数养殖户仍然采取自然孵化、自然放牧的方式,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意识不强,许多饲养、管理方面的技术不能很好推广,不讲营养价值和营养平衡,环境卫生条件差,导致种鹅生产能力低,无法提高饲养规模和饲养效益。即使是规模化鹅场,在技术、经营管理水平上也还存在不足。
  在白鹅产业产品深加工水平亟待提高。龙头企业总体来说,羽绒加工产量不小,但高附加值产品不多,品牌不多,品牌不响;肉制品深加工品种单一,工艺技术相对滞后,市场狭小,这些不足,大大削弱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遏制了鹅业产业化发展。
  安徽省皖西白鹅原种场场长袁绍友说起皖西白鹅可谓又爱又疼:“六安市作为白鹅产业的传统优势地区,理应利用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政策优势,将宝贵的资源保护好利用好,把全市白鹅产业打造成一个对全市群众有号召力、对全国市场有影响力的优势特色产业。”
  白鹅产业发展之“路”
  那么皖西白鹅产业应当如何发展?皖西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教师佘德勇对白鹅产业的发展做过调查研究,他认为,一个产业的发展,首先在于人才队伍的建立,而白鹅产业的发展正缺乏强有力的专门领导机构和建设全能型的人才队伍。一方面皖西白鹅作为本地一种特有、经济效益较好的物种,应当加大产业的领导、培植力度。同时需要有身处一线的饲养管理、产品深加工和经营管理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皖西白鹅产业发展专家组,全面负责保种、选育饲养、市场规划、品牌打造等一系列工作的筹划、布置与落实。质优量足的种源是畜禽生产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我市应依托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引进与推广,以提高种鹅的饲养水平、繁殖水平,着力打造种鹅生产龙头企业,发展种鹅饲养大户。在商品鹅生产上,选择自然条件优越、饲草料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皖西白鹅饲养量大、养鹅基础好的乡镇作为皖西白鹅主养区,重点发展,整体推进。
  在产业发展上,一方面积极培育皖西白鹅产品流通体系,做好皖西白鹅产品现代物流网络规划。壮大新型营销主体,通过市白鹅协会和农民产供销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建立农民经纪人示范推广网络,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典型引路等多种方式,加快市场培育与开拓。另一方面,要建立巩固鹅产品深加工基地,继续延伸产业链条。支持现有羽绒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强品牌建设,扶持鹅肉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大型加工企业集团。组织鹅肥肝生产企业,以现有市场为依托,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提高产品的质量,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力求短期内在市场份额上获得更大突破。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很多白鹅养殖户提出相对与种粮、养猪等产业,白鹅养殖缺少政府补贴和政策保障。白鹅产业的政策性保障机制缺位,对全市白鹅产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因此,规模养鹅户应优先给予贷款支持、奖补扶持。鼓励加工企业与养鹅户建立稳定合作模式,增强盈利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对鹅业生产用水、用电、用地等需求也给与适当优惠。对从事鹅业加工的,应享受更多的规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