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闭
免费注册
被动转移不如主动转型
2011.08.08 《中国服装财富网》《中国服装财富网》

“民工荒,工资上涨,原材料涨价,订单萎缩,人民币升值”,近年来,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和震荡,让中国服装行业经营者如履薄冰、举步维艰。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不少服装企业艰难地在“转型辛苦,不转型痛苦”中彷徨挣扎,服装企业该如何面对?也曾有不少业内人士悲观地认为“不转型是等死,转型就是找死”。为此,记者在问卷星网站发布了关于产业转移与转型等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

企业态度 

  近年来,产业转移与转型的问题不在于要不要转,而在于何时转、如何转。不少企业在“转型辛苦,不转型痛苦”中被迫缩小规模、甚至陷于倒闭。对于备受关注的广东来说,将走一条什么路径,机会又在哪里?

  广东曾一度欲对服装、制鞋、纺织等行业下“逐客令”,但是在接受调查问卷的100家企业中,30%的企业认为,坚守传统产业对于广东来说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这些企业认为,考虑到中国的基本国情,未来传统产业应积极借鉴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产业转型升级经验,不能简单地“以产业转移代替产业转型”。

  广东的嘉业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依靠为客户做整体设计,成功地走出了自己的路:转移与转型,打造特色服装供应体系。在他们看来,转移就是将国外的先进资源导入国内,转移重点阵地,开辟国内新市场;转型就是从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实现由OEM代工方式向ODM设计生产转型,以设计提升价值,打造ODM供应商品牌。第一,是为客户品牌商量身定制,提供专项ODM/SPA设计服务。第二,是为品牌商提供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快时尚”服务。第三,是为品牌商提供全系列服装产品的生产服务。第四,是准时为品牌商提供价廉、质稳、服务完善的产品。仅在广东、福建,与嘉业公司进行深度合作的服装界知名品牌就有十几个,半年之内,嘉业公司的业绩便实现了飞跃。嘉业的经历说明,传统产业一样可以实现微笑曲线。

大家看法 不可重转移轻转型

  产业转移是个系统工程,无论是就地双转移还是异地双转移,都要遵循让能转出去的转出去,能引进来的引进来。在调查中,77.5%的企业表示,创新能力不足影响企业发展。27.5%的企业认为,充分利用产业转移腾出的发展空间,结合自身实际,形成各具特色的以产业转移促进转型升级的模式。

  此外,中国制造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是中国在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大国的同时,也形成了庞大的低收入人群所构成的低端消费市场,而在此中间,大众消费或者说是“中端消费”严重匮乏。不过在中国低端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竞争剧烈的情况下,即使国内市场巨大,最终有多少企业能够胜出,还是个很大的疑问。

  当然,萦绕在大家脑海里的疑问还有很多。当很多疑问还没有解答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各地的新兴产业蜂拥而上,而对于传统产业大有将其当作“落后产能”的趋势。而调查问卷也显示出这一走势,在接受问卷调查的100位民众当中,76.25%的人认为新兴产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是重点。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兴产业战略更像是整个国家的蓝海战略。但是,鉴于中国庞大的传统产业以及居民收入普遍不高的现状,在未来,中国更需要传统产业的转型。在蓝海成熟之前,还需要以传统产业作为产业基础。

专家观点 不是撤退而是升级

  在有关产业转移和转型的讨论中,许多专家认为,与其选择横向转移换得暂时喘息,不如主动转型谋求长远发展。政府应该引导企业淘汰低价值产品而不是淘汰企业,实现企业的自我腾笼换鸟。41.25%的企业认为,在政府的有效引导下可以实现自我腾笼换鸟。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提到的广东嘉业,其母公司主营服装生产及进出口业务,主要客户是澳洲、美国、西班牙的服装界上市公司及快时尚女装品牌公司。旗下坐拥多个服装生产基地:2家毛织制衣厂,3间梭织制衣厂,2家针织制衣厂,1个时尚毛衫设计中心,1个针梭织设计中心,1个驻伦敦时尚设计研发中心,3个打样板房,可以生产针、毛、梭类的服装产品,年产量达600万件/套。由此可以看出,嘉业近几年从加工生产基地向设计创意基地进军。而这种模式,从加工装配转向核心制造,是企业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是企业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转移的模式。

  对于广大的内陆地区来说,广东的经验具有重大意义。很多人认为,沿海比内陆发达,故沿海更应该搞新产业,但是,广东却仍然坚守传统产业,通过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转移,产业链的完善与拓展,在设计与销售领域的提升等方法,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当很多地方认为传统产业已经日落西山的时候,广东却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广东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启示之一即是,在中国,仍然需要以传统产业立国,同时,加大对于新兴产业的培育,将其作为未来时代的希望进行布局,而非寄托现实的诉求,才是正途。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