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羽绒产业发展历程
台前县羽绒产业兴起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起步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中期,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台前人意外发现,在江南苏浙皖等地销势颇好的鸭毛鹅毛,却在东北地区被人随意丢弃。他们便充分利用这种南北观念的差异,在流通环节大显身手,采取走村串户,肩挑背扛,搭乘火车、汽车转运等购销方式,将东北地区零散收购的原毛直接销售给南方羽绒加工厂家,赚其利润。第二是繁荣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在一部分人购销羽毛致富的带动下,羽毛购销人员越来越多,最多时达3万人,年收购羽绒羽毛2万余吨,范围遍及我国东北、西北、中原各地。这一阶段出现了羽毛初加工行业,单箱简易分毛机遍布各专业村,能对原毛进行简单加工和粗分拣,由此吸引了浙江、安徽、江西、四川等羽毛生产厂家直接来台前县大批量收购,成为全国主要的羽绒集散地。这个阶段是台前羽绒产业最繁荣的时期,涌现出一批羽绒加工企业,除简单的分拣外,开始加工羽绒服装、工艺品、毛粉等。第三是产业升级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县羽毛购销量和收购额大幅增加,羽绒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方向发展,形成了鸭鹅养殖、羽毛分拣水洗、羽绒服装服饰加工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出口为主的羽毛工艺品加工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部分羽绒服装和工艺品直接出口创汇。
二、羽绒产业发展现状
台前羽绒产业经过30多年的砥砺发展,羽绒产业日益发展壮大。目前,全县从事羽绒行业的人员3万余人,年购销羽绒羽毛达4万余吨,拥有羽绒羽毛加工企业80余家,年深加工能力5万多吨,羽绒被服及工艺品加工能力2800万件,2011年全县羽绒企业实现产值24亿元。
为加快羽绒产业发展,2009年,台前规划建设了全省唯一以羽绒及服饰加工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区。目前区内有羽绒企业26家,建成投产企业17家,所生产的精洗绒、羽绒服装、羽绒寝具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并享有良好声誉。其中全省规模最大的羽绒加工企业——雪鸟实业公司研发的“鹅裘绒”、“鹅裘片材”等产品获国家专利,尤其是“鹅裘绒”技术,采用特殊工艺,把精选出的大朵鹅绒植到高支高密的纯棉布上,填补了世界羽绒行业的空白。2012年,“雪鸟”品牌被中国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宏泰、华泰、强盛、永佳等企业生产的羽毛工艺品出口美国、英国、韩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外客户青睐。2011年,全县自营出口和供货出口额达4000多万美元,占全省同类出口产品的80%以上。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羽绒产业,台前县成立了由县委常委任组长、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的县羽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方位的指导和帮扶产业发展。引导羽绒企业成立了县羽绒商会,形成了行业发展强大合力。在产业集聚区园内规划建设了占地260亩的羽绒产业专业园区,进一步提高了羽绒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水平。先后出台了《台前县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关于加快培育羽绒制品及服装加工出口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支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羽绒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积极引导鼓励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了羽绒产业的蓬勃发展。8月28日,台前顺利通过省商务厅组织的羽绒及服装加工基地项目申报答辩,正待正式批复。
三、羽绒产业发展规划
为加强对羽绒产业发展的指导,台前县政府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聘请专家科学编制了《台前县羽绒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目标:坚持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叫响品牌,提升质量,创新发展,开拓市场,推动产业升级和做大做强。积极推进雪鸟实业在德国法兰克福德意志交易所主板上市,积极谋划建设羽绒产业商务中心,进一步巩固中国长江以北最大的羽绒羽毛集散地地位,建成全国重要的羽绒制品及服装加工出口基地和专业化产业基地,打造“中国羽绒之乡”。到2015年,羽绒产业年加工羽绒能力6万吨,羽绒被服加工能力3500万件,年可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利税3亿元。
“中国羽绒之乡”荣誉称号的授予,将成为台前羽绒产业发展的里程碑,台前羽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将为中国迈向世界羽绒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